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

文森‧大衛 Vincent David

文森‧大衛,1974年出生於巴黎。在法國巴黎高等音樂院求學時,師事名薩克斯風演奏家克勞‧德隆(Claude Delangle)。 1996年畢業時,獲得全體一致通過的首獎。他對完美的要求,使他屢屢在國際比賽中脫穎而出。 1994年 ,比利時阿道夫薩克斯國際薩克斯風(Adolphe Sax)大賽,第一名首獎。 1995年,國際日內瓦(Genève)大賽,第三獎。 1996年,於法國波爾多舉辦的尚‧馬利隆得克斯國際薩克斯風大賽第二名國際(Jean-Marie Londeix)大賽,第二獎。 在他的職業生涯初期,就與皮耶‧布列茲(Pierre Boulez),大衛‧羅伯森(David Robertson),強納森‧納特(Jonathan Nott),彼得‧艾歐佛斯(Peter Eotvös)等指揮名家合作,與著名的演奏團體 Ensemble Intercontemporian合作過。 2001年,與皮耶‧布列茲在巴黎,為《兩個影子的對話》(Dialogue de l’ombre double)共同創造了一個給薩克斯風的新版本。由於其演出的啟發,一位年輕作曲家布魯諾‧曼陀伐尼(Bruno Mantovani)特別寫了一首薩克斯風協奏曲《第三回合》(Troisième round)獻給他。 文森‧大衛與Ensemble Intercontemporian 發表了此作品,並與另一團體 TM+合作,收錄在AEON 公司。 文森‧大衛在歐洲與亞洲有許多的音樂會演出和大師課。他的曲目多樣,包含了古典改編到最新的創作。他也是薩克斯風四重奏「神秘」(Arcanes)的團員。由於他對各類音樂的喜好,他也與歐洲的「神聖之鼓」(Le sacre du tympan)爵士大樂隊合作演出,指揮是弗瑞德‧帕稜(Fred Palem)。 現在任教於凡爾賽音樂院(Conservatory of Versailles),並為音樂出版公司Billaudot edition 收集曲目。  

吹嘴和簧片的空隙

吹嘴和竹片(簧片)的空隙,也就是吹嘴的開口號數,如Selmer的 C C* D E F G 等,通常號數越大,開口的空隙越大,需要吹奏的氣量也就越大,可以在音色表現上的表現也就越豐富(當然到這時候氣量控制也越好,所以不一定一定要用大開口的吹嘴也可以表現的不錯)!然而,因為吹嘴開口實際影響音色的層次不同,也因為吹嘴的材質與設計對音色上的影響非常大,所以挑選吹嘴的開口,變成需要以吹奏者的氣量決定,而不是用來取決音色的決定!也就是說,吹嘴開口對音色的影響不大,應該以氣量來決定吹嘴的開口大小!最後,我想影響音色的最大關鍵,應該在於吹奏者的技巧,其次是樂器->吹嘴->簧片->束圈而樂器、吹嘴、簧片、和束圈的挑選,更是一門藝術,所以,本身的試用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喔!